書名中出現的「戴勝鳥」,是一種非常獨特的鳥:它以肉桂為底色,有著黑白斑紋的羽翎,頭戴橙黃或者橙紅的高冠,頗有「國王」之態。而我覺其獨特,只因未曾親眼見過而已。書名的出處,是作者蓮娜(Lenna)在準備出發往前宣教禾場時,一位土耳其同工的媽媽給予她的鼓勵。未來困難重重,一句看似杯水車薪的安慰,卻開啟了她信心的眼睛:
「我發現神要對我說的豈只有賞鳥之事;祂想向我展示祂在土耳其的榮美作為……所以,若我想看見屬靈的戴勝鳥,或經歷神的恩典作為、祂對我奇妙的愛,那我就別無選擇,只能與祂一同飛翔。」
蓮娜的敘述溫和沉穩,雖落筆多為「艱難」和「挑戰」,但從字裏行間能夠感受到她內中有一股湧動的聖靈水流,浩浩而自在。我總覺得,身負重任的跨文化宣教士一定有一些「過人之處」,蓮娜也不例外——她有一顆對神高度敏銳的心。
如她所言,「戴勝鳥」的含義不只是那靈動跳躍的小動物——事實上,她在土耳其的日子並沒有見過許多次戴勝鳥;她所見到的「戴勝鳥」,是在事奉過程中洞悉的神的引領、恩典與啟發。我相信神要使蓮娜看到的,不止是現實處境的應對方法,還要她看見個人生命的課題。蓮娜會在事奉中意識到自己應勇敢向別人展現軟弱的自己,以實現真實的彼此相愛與彼此服侍;在當地「看門人」一職中,她意識到神的教會也需要「看門人」,要積極投入屬靈爭戰、與黑夜角力、栽種屬靈火種;在育養嬰孩的過程中,她立志要如此抱住神初生的教會,並將孩子與教會都交託神;她亦在牆外圍起的鐵絲網中瞥見上帝的提醒和鼓勵……這樣不起眼的瞬間在書中頻頻出現,然而蓮娜總能精準地對其眉心揮出聖靈的寶劍,劈開漠視、抱怨、逃避的迷霧,捕捉那只屬靈的戴勝鳥。說來輕鬆,我們雖慣用雙眼查看萬事,如此「看見」卻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我也曾操練,盼望帶著一顆祈禱、開放的心,以在生活的每時每刻見證神的臨在;可超自然的屬靈體驗少之又少,現時的繁忙接踵而至,等候神使我愈發灰心喪志。然而蓮娜的經歷告訴我們,不是率領我們轟轟烈烈、翱翔天際的才是屬靈的戴勝鳥——戴勝鳥是祂悄無聲息的臨在,是一個始料未及的靈光一閃,是放下自以為是、擁抱不可能的可能。我想起有人說過:「有些人讀過《戰爭與和平》,只認為這是一個單純的冒險故事。而有的人讀了口香糖包裝上的原料列單,就能解鎖宇宙的秘密。」蓮娜提醒我們,不是只有在跨文化難題中才能更新對神的認識,一次斟茶、一句問候,亦能成為短暫而有力的靈修。當我們在生活中時常心懷感恩、保持警醒、省察自己、彼此督促,便是與神同席於這場屬靈盛宴了。
奇妙的是,當蓮娜領受神的啟發,繼而提醒、督促身邊人時,她亦成為了他人的「戴勝鳥」。基督徒無法停留於領受安慰、啟發與感動,《你將看見戴勝鳥》的下一步,是「你將成為戴勝鳥」。這迫使我們繼續詢問:透過這些經歷——或喜樂或傷悲,或幸福或苦難,聖靈要對我和我的信仰群體說什麼?《聖經》、信仰群體又如何「檢視、定義、扎實」我們的經驗?這場屬靈宴請的目的不是要我們吃飽離席,亦或豐富個人的信仰簡歷,而是真真實實地離祂——那無處不在又令人捉摸不透的神更近一步。戴勝鳥是神的熱情宴請,予我們充足的供應,叫人重新得力,亦意味著我們或要糾正自我、放棄利益,甚至重新開始。正如神為愛付上了代價,這場宴席亦非免費;每一次相見,祂都挑戰我們比上一次更貼近、更了解、更愛祂一些。
今宴席已擺好,正邀請你共嘗。
後記:感謝神使本書、身邊的同伴成了我在港的戴勝鳥。願我們亦努力成為他人、時代的戴勝鳥。
文/樹梢
(Vincent,筆名樹梢,今年9月將升讀中文系四年級。赴港後積極參與院校信仰團體的事奉,因見證基督信仰藉文字所展現的力量與魅力,盼以寫作之道與人共嘗、共賞信仰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