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救贖化的伊教耶穌

上回提到伊斯蘭教的蘇菲派學者Ibn Arabi認為,耶穌就是以奴僕的身份完全放下自我榜樣,讓安拉本身以致他無限的憐憫內住其中,是個去神化的完美人子。讓我們對於伊教耶穌的完美人性再舉些例子。耶穌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二亞當;他從馬利亞接受安拉的靈和話語而出;耶穌甚至牽涉創造,在古蘭經記載他吹一口氣在泥土使之變成一隻會飛的鳥。可是耶穌的完美人性在伊斯蘭只是穆罕麥德生平、以致整個世界在終末秩序的預表(type)1:以奴隸為開始,最終在安拉的引導下使穆氏成為萬事萬物凡有氣息的先行者。2穆氏的完美人性總是伊教學者對耶穌的最終詮釋和理解。穆氏就是去神化的耶穌所引伸出來的結果,他是一位最偉大卻沒有救贖之能的先知。

但我們所認識的耶穌不限於此。公義的神竟以奇妙的恩典恢復與罪人的關係,而人子耶穌既是那作為贖價的罪身,也被神升高成為永恆等次的大祭司。耶穌不但以虛己彰顯神的同在,他也作為神的羔羊,在十字架上大叫「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這是伊教完全人性的耶穌完全沒有觸及的重點:伊斯蘭教的憐憫只限於普遍恩典,並沒有十字架上的救贖之恩。沒有為罪代贖的人子和祭牲,那我們又如何能夠解釋舊約時代會幕裡大祭司每年為以色列人行贖罪日的預表呢?所以伊斯蘭教對聖經耶穌的理解只及某些完美人性的部份,對於耶穌作為羔羊贖價、永遠大祭司和神性愛子的身份,還有待傳福音報喜訊的人告知每個世代的穆民,叫他們不用將五功和其他律法條文淪為不能有效贖罪的贖罪方式。

註:

  1. 預表並不只是那將要實現之事的記號和預言,更是一個神對人說話的方式,在歷史的過程中那種表達的方式(包括事件、記號、特別處境和說話等)可以重覆出現和修正,藉此呈現終極要實現的事情給歷世歷代的人為證。預表也可稱為指涉及範式,在華語神學界未有更佳的用語,英文是typology。
  2. Reza Shah-Kazemi, Jesus in the Qur’an: Selfhood and Compassion—An Akbari Perspective in Jean-Louis Michon and Roger Gaetani(eds.), Sufism: Love & Wisdom(Bloomington: World Wisdom, 2006), 220-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