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歷史所帶來的宣教機遇:華人與南亞穆民成為鄰居

說到宣教機遇,與其說當年的殖民地政策使教會得到特權,還不如習以為常的華洋共處來得妙。教會得到特權其實是兩刃的劍,得到利益卻受到另一些限制,甚至日漸產生形式化的危機。但英國為了引進不同的民族牽制被殖民地方的人口,早在香港割壤開埠的日子,便引進不少來自南亞次大陸的勞工,有些成為警察或英兵,也有商人來港從事貿易。所以在香港可以找到早期建立的錫克教廟與清真寺,還有那些荒廢了的軍營有著啹喀兵居住過的痕跡。英國人實在沒有做過甚麼締造不同民族之間互相認識的機會,只是讓社會精英融入英語溝通的圏子作有限度的交流。這些南亞族群以香港為家已經好幾代人,也透過婚姻生育或親屬關係的移民帶來近年更可見的人口。這些南亞人口不是由香港華人引進的,但今天走到各個屋邨街道,或踏進重慶大厦,便可以看見他們的身影,看見他們對板球的熱誠,還有在空氣中處處聞到各種香料的味道。

板球與香料絕不是南亞族群的全部,甚至只是局部反映出他們對家鄉的想像。但作為華人基督徒,你可以找著這些現象開始認識他們的文化,在過程會發現到,原來在香港認識南亞群體的資源非常豐富,只等有心人去發掘。南亞穆民還有不同的派系傳統、基要與開放的,而香港有幾十間清真寺或禮拜處,能夠接觸認識的機會也不少。成為鄰居仍可老死不相往來,但也可積極認識,建立交流服侍平台,等候上帝的時間,向他們解釋上帝的國。加上我們都是曾經被殖民的群體,民族創傷如何真正得到醫治,國人心靈如何健全地站起來,正是華人與南亞族群同樣需要看見的亮光。

思考方向:

  1. 在你所關心的族群中,他們所關切的事情,十分值得探究。
  2. 疫情下很多人沒有離港外遊的機會,如在港能遇到的外來人士,他們背後的人生經歷和文化背景值得了解之餘,也可以了解他們來港的途徑是否仍大開門戶。對這些具規模的人口流動多了解,可能成為接觸和交流信仰的契機。
  3. 香港歷史實在很多南亞踪跡,那些不為人知的人地故事,發掘出來,不單成為文化旅遊的點子,更是行區祈禱的重點,求主祝福昔日往事的後代人群。當我們找到連結這些故事的人群時,也讓我們看見上帝的作為何等深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