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宣需要作穆民的家人:工人與親人的複合性

作主忠僕是華人教會事奉的模範,我們需要「受訓」而成為「工人」,想不到在穆民的群體中,他們的信仰全面展現了重視家庭和社會的文化,這些對基督徒來說是信仰的反思,也是當頭棒喝。我們不但要從聖經找回這些元素,也要認真思考「侍奉」是甚麼。如果「侍奉」不等於「事工」,那麼我們的健康,與伴侣和家庭關係,作息節奏和人生中的大小抉擇,同樣都是我們的「侍奉」,所以也要為神擺上,並好好管理,隨時都可以榮耀神。

另一方面,在重視家人和全方位展現信仰的穆民中,只有家人才能對他們產生影響力,信主之後也只有主內家人才能陪伴一個穆民背景的信徒,渡過眾叛親離的日子。工人是有計算地為主子工作,除了計算個人的回報,還有「事工的果效」,但親密的家人關係是不能這樣計算的。我們不會計算一天投入多少分鐘在愛侣或孩子的生命中,因為他們就是我們的快樂。在穆民的歸主之路上,他們都是會讓本身家人傷心欲絕和大失所望,又或者會叫主內的家人一次又一次被拒絕。是的,做工人或許更能抽離這些令人沮喪低沉的處況,在主面前重新得力;但我們又如何平衡工人與親人的角色:在穆民中既做主的見證,又成為陪伴他們同行的摯友?

讓我在這裡提供一些面相,你認為「陪伴」、「同行」代表了甚麼:

  • 陷入肥胖和抑鬱的南亞婦女, 她們一般都有4個子女…
  • 在地盤工作的南亞人士,只能說一些印度口音很重的英文…
  • 雜貨店的老闆,他沉着看鋪之餘,就只有跟人聊天、看板球賽事和寶萊塢(Bollywood)電影…
  • 帶着複雜背景的尋求庇護者,在重慶大厦的對面馬路無所事事…
  • 考畢DSE還未出成績,就準備回鄉結婚的少女…
  • 還有很多很多其他的面相,由你發掘和思考…

分享到: